四十年来谁著史?——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律所的故事
日期:2019-08-27 13:39:28 来源:中国网络日报网

《中国杰出律所访谈四十周年纪念版》编写交流会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报告厅举办 本报记者 李文善 摄
本报北京2019年8月27日电(记者 李文善 特约记者 鲁昕鑫 )8月26日下午,《中国杰出律所访谈四十周年纪念版》编写交流会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报告厅举办,就《中国杰出律所访谈四十周年纪念版》丛书编写及出版一事进行背景交流、探讨。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公田,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晓雷,法律出版社编辑总监张雪纯,《民主与法制》总编刘桂明,百度公司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梁志祥,智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洪祖运,及百余名中国杰出律所主任作为特邀嘉宾参与本次会议。
在主持人《民主与法制》总编刘桂明开场后,法律出版社编辑总监张雪纯代表主办方致辞,智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洪祖运,智合主编吴剑霞、林戈、毛姗姗、周正分别对丛书编写背景及情况进行介绍。

会上,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晓雷发表题为“法商人才发展的价值、趋势与模式”的主题演讲。法者,治之端也;商之大者,为国为民;法商共融,知行致远。早在2017年,北大法学院启动了关于法商人才的培养项目,旨在凝聚智识资源与实务经验,打破理论与实务的壁垒,着力打造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高端法商人才成长平台,培养服务中国和人类未来的法商领袖。
智合副总裁何佳伟发表题为“中国律所的国际化之路——反思与展望”的主题演讲。他从何为国际化、中国律所为何国际化、如何国际化以及目前国际化战略的反思与展望四个维度,分享中国律所在涉外法律服务领域布局的模式与经验。
百度公司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梁志祥从互联网视角,分享了其对法律行业的观察。过去15年,互联网带来了中国社会经济和法律行业的颠覆式变化,律师事务所和法律人员应该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争取搭上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的高速列车,引领变化。展望未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带来行业变化的大幕才刚刚拉开,未来还会有更多、更深刻的跨行业变化。现有的律所管理模式、发展模式、营销模式还会不断迭代升级,法律人需要不断创新变革,更加深刻理解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下各行各业的变化,进而适应、拥抱、引领这种变化。
在以“激荡四十年——回眸中国律所的历史瞬间”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环节,中伦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崔瑜、环球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劲容、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主任庞正忠、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沈国权、大成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马江涛、君合律师事务所主任肖微、海问律师事务所主任张继平、金杜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张永良追忆创所历程,分享行业故事。
在以“击浪三千里——遥望中国律所的基业长青”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环节,百宸律师事务所主任陈亦工、德和衡律师事务所主任蒋琪、天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顾嘉、植德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金有元、隆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丹、通商律师事务所主任吴刚、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利军、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云大慧、天元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刘艳畅谈时代为行业和律所带来的机遇。
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公田在闭幕致辞中介绍了中国律师定位及律师执业机构设置的变迁,谈到了党中央对律师行业发展的高度重视。40年的律师行业发展史,是全体中国律师共同见证、书写和记录的。希望大家在感受律师群体重要性日益增强的同时,也要能看到当前面临的问题,呼吁律所之间要相互借鉴与学习,取长补短。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中国律师行业四十年,我们要从滚滚东流的大河中发现行业发展的脉络,要透过每一片树叶看到整片森林。记录历史,更好出发。
【责任编辑:梁桂琴】